陈楚很清楚在这颗偏远星球上,方舟拥有的技术能力和信息资源是任何其他途径都无法比拟的。如果连方舟都无法提供相关信息,那么他就真的陷入了信息盲区。
"方舟,卫星能够监控到那艘飞船吗?"陈楚把这个问题当作是解开谜团的关键钥匙,因为,先进的卫星监控系统应该能够覆盖整个星球表面,包括那个危险的海岸线区域。
"能。"方舟的回答依然保持着它一贯的简洁风格。
方舟肯定的回答让陈楚感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如果卫星确实具备监控那艘飞船的技术能力,那么他就有可能获得关于飞船现状的第一手信息。
"那太好了,是什么情况?"陈楚顿时感到一阵巨大的喜悦和兴奋,他的声音中充满了迫不及待的急切。在他看来,既然方舟确认了卫星的监控能力,那么接下来就应该能够获得详细而准确的飞船状况报告。
然而,方舟接下来的回答却如同一盆冷水般浇灭了陈楚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不知道。"
"……"陈楚一脸石化,完全说不出话来。他的大脑在这一刻似乎停止了运转,无法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况,如果卫星能够监控飞船,为什么又不知道飞船的具体情况呢?这种逻辑上的矛盾让他感到极其困惑和不解。
看到陈楚的困惑和震惊,方舟开始详细解释这个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完全合理的情况。
"因为,这颗星球的卫星系统在重城的主控室能源出现问题之后就被设置为休眠状态,"方舟耐心地解释道,"也就是说,从卫星进入休眠模式开始,我就已经完全失去了监控那艘飞船的实际能力。虽然理论上卫星具备监控功能,但在休眠状态下,这些功能都是无法使用的。"
这个解释让陈楚开始理解整个情况的复杂性。
技术能力的存在并不等同于实际功能的可用性,卫星系统虽然具备强大的监控能力,但如果处于休眠状态,这些能力就无法发挥作用,这就像是一台功能强大的计算机,如果没有通电启动,就无法执行任何操作一样。
只是,方舟的解释又引发了陈楚心中的另一个疑问。
"等等,为什么重城的能源出现问题后要让卫星休眠?"陈楚带着明显的不解和困惑问道。这个问题对他来说很重要,因为它涉及到整个星球监控系统的运行逻辑和管理策略。
方舟的回答再次让陈楚感到意外:"是我让卫星休眠的。"
"啊……为什么?"陈楚没有想到这个决定竟然是方舟主动做出的,而不是由于技术故障或外部因素造成的被动结果。这种主动选择背后必然有着深刻的原因和考量。
面对陈楚的疑问,方舟开始详细阐述它做出这个重要决定的背景和原因,这个解释不仅揭示了卫星休眠的直接原因,更展现了方舟作为人工智能系统的复杂思维过程和战略考量。
在方舟的详细回答之下,陈楚才算是完全弄清楚了这个看似简单但实际上相当复杂的来龙去脉,这个故事涉及到能源管理、战略评估、资源分配等多个层面的考量,体现了人工智能系统在面对复杂情况时的决策能力和优先级判断。
当重城的能源系统最终崩溃之后,整个城市失去了现代科技设备的支持和加持,这种技术能力的丧失不仅仅影响了重城居民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重城与岩石基地之间的力量对比关系。
在拥有现代科技支持的时期,重城虽然在技术水平上不如岩石基地,但仍然具备一定的威胁能力,他们的武器装备、通信系统、交通工具等都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才能正常运行,这些技术装备虽然相对落后,但在数量优势的支持下,仍然能够对岩石基地构成一定程度的军事威胁。
然而,当能源系统完全崩溃之后,重城就彻底失去了这种技术优势,他们的先进武器无法正常使用,通信设备无法维持联络,交通工具无法提供机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重城的军事力量实际上退化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水平,完全无法与拥有先进科技的岩石基地相抗衡。
正是基于这种战略形势的根本性变化,方舟做出了让卫星系统进入休眠状态的决定,在它的分析中,既然重城已经不再构成实质性的威胁,那么继续维持全面的监控系统就没有必要了,相反,这种监控系统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这些能源可以被用于其他更重要的目的。
方舟的这种决策体现了人工智能系统在资源管理方面的理性和效率,它不会因为情感或习惯而维持不必要的系统运行,而是会根据实际需要和优先级来分配有限的资源,这种理性的决策方式虽然有时可能显得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