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王殿下息怒,小人没有半句欺瞒,还望纪王殿下明察。”
“明察?这卷宗上面已经查的清清楚楚,你居然还敢狡辩?
大堂之上不把本王放在眼里,故意欺瞒,来人大刑伺候,杖责六十。”
李慎冷笑连连,大喊一声。
“纪王殿下饶命,纪王殿下饶命啊。”马思远被吓的连连磕头。
纪王这是要他的命啊,他这么大岁数杖刑六十?全身骨头都能打碎了。
就在这时站在一旁的王玄策俯身在李慎耳边轻声的说道
“王爷,杖刑六十会不会太重了?这会把他打死的。这里还有这么多人看着,别到时候传出去说王爷你滥用私刑。
这会影响到纪王府的声誉。”
身为长史,这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在亲王犯糊涂的时候,矫正劝告。
“嗯。”
李慎听到王玄策的点点头,刚刚有点上头了,总想着前世看过的电视剧。
动不动就大刑伺候,流放岭南。他爹也叫李二河。
“算了,念在你年事已高,便饶你这次,若再有欺瞒,本王决不轻饶。
本王再给你一次机会,希望你想清楚之后再回答,免得受皮肉之苦。”
李慎对着衙役一摆手。
“多谢纪王殿下,多谢纪王殿下。”刚刚差点把马思远给吓死。
“马思远,本王听你说话,你应该也是识文断字之人,读过几年书?”
李慎接过石头递过来的茶杯吹了吹。
“回纪王殿下,小人曾十年寒窗,只可惜一直未曾高中,最后被逼无奈为了生计做了商贾。”
马思远有些遗憾的说道。
看着马思远的年纪,李慎推测恐怕应该是出生在隋朝之前,后世叫北周,现在叫周朝的时期。
宇文家创建的朝代,这么说马思远也算是见到了朝代的更替了。
科举制度是从隋朝才兴起的,从那之前,你若是没有深厚的背景,想要出人头地的确很难,
哪怕是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但没有人引荐推举也是无济于事,埋没了不少的人才。
“你也应该是中原人士吧?”李慎再次开口。
“回王爷,小人是陇右道人。”马思远回道。
“陇右道,那你为何会住在西州城?”虽然不远,但李慎觉得奇怪,这么大年纪了。
“十年前,纪王殿下让商贾行商变得安全,所以小人做起了倒卖的生意。
西州是西行东来的必经之路,小人便在这西州城置办了房产,如今已将家业交给了儿子,小人在此颐养天年。”
马思远如此说道。
“原来如此,马思远,这卷宗上面说的都是经过衙役走访调查的,本王给你最后一次机会,你可认罪?”
了解完情况,李慎看向马思远。
马思远张口就要否认,可刚张口声音又咽了回去,他都已经成了习惯。
他是唐人,所以在这里多少有些傲慢,高人一等,欺负那些高昌遗民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说实话,要是在陇右,说不定他还不敢这么作为。
“怎么?你还想狡辩?”李慎看到他不说话,立刻冰冷的问道。
“不不不,小人小人认罪。”最终马思远低下了头。
“那就好,依照律法叛逆流放”李慎刚说道这,马思远便开口道
“纪王殿下,小人已经七十有三。”
“七十三了?”李慎一愣,他惊讶的是马思远的年龄,在大唐能活到七十三的算是高寿了,非富即贵。
你得吃好喝好保养好才能活到这个时候。
不过很快李慎便回过神来,皱眉怒道
“本王管你七十几,你七十三了不起?”
“启禀纪王殿下,按照律法诸年七十以上者,可免罪的。”马思远小心翼翼的说道。
“你放屁!本王怎么不知道大唐律还有这一条?犯了王法还能免罪?
你居然又诓骗本王,来人给”
“王爷。”
当李慎再次要发飙的时候,王玄策再次俯身过来喊了一声。
李慎一顿然后扭头看向王玄策低声问道
“你不会告诉本王真有这一条吧?”
“回王爷的确有,唐律中有专门对年老者和年幼者犯罪的惩罚条例。”
王玄策轻轻点头。
“哦~~~~~”李慎听后恍然大悟。他转头看向马思远
“马思远,看来你对唐律颇有研究啊,难怪如此有恃无恐,你就是仗着年老所以才这般肆无忌惮。”
“纪王殿下误会,小人年纪大了,有时候做事确实糊涂了一些,还请纪王殿下开恩。”
马思远恳求他,他的行为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往衙门也没有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