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辽东已经开始化冻,又到了农忙时节,虽然此时开始耕种还为时尚早,但是提前的开荒翻地等工作,已经可以开始进行了。
此时整个幽州平二州,皆是一副热火朝的忙碌景象,虽然这二州的百姓、并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但是却可以耕种更多的土地,获得更多的粮食,所以,无论是原着百姓还是新迁去的百姓,皆是热情极为高涨。
毕竟,只要开出更多的荒地、便会有更多的收获,没人会在此紧要关头、去偷奸耍滑。
百姓们忙碌,官员们也没闲着,虽然官员们并不用去亲自耕种,但是却需要极力地配合百姓们的需求,一切为了产出更多的粮食让步。毕竟,粮食是百姓生存的根本。
还有一人更加地忙碌,那便是刚坐上太守之位,一直没时间去上任的公输瑜,如今公输瑜麾下工匠数万,看着人数极其庞大,但是分工下来就不显得多了。
毕竟打造兵器铠甲、建造城池、修桥铺路、打造战船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工匠。如今又加上了研究铸炮的、研究造纸的、研究印刷的。
虽然未必需要公输瑜亲力亲为,其麾下也有着许多技艺高超的帮手,但是每一项,还是要公输瑜去掌控全局。
好在技术都是现成的,只需公输瑜不断地去将其试验出来便可,不用费力地再去凭空创造出来。
就这样,最快研究出来的便是活字印刷术了,因为铜活字的制作并不难,尤其是对于这些技艺精湛的工匠来,更是轻松自如。
再就是印刷用的油墨,公输瑜用现有的书写用墨,加入了鱼胶等材料,使得印刷之后,墨迹不易散开、字字清晰、久不变色。由于竹纸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因此先用左伯纸试验了一番,挑着郑玄的藏书印刷了几套,效果出奇的好!
当郑玄看到成书后,不禁大喜过望,于是便发动了文院所有的老师,贡献出自己的藏书,供公输瑜印刷。
曹震听闻之后,直接让公输瑜寻了几个相邻的大院腾出来,设立了书籍印刷司,其中最大的一处院落便当做了藏书楼,将所有老师贡献出的书籍,尽数收藏与其中,并承诺待书籍印刷出来后,优先赠送贡献出这些书籍的老师几套!
这些饱学之士闻言,更是积极地贡献出书籍,当然,都是回去连夜抄录的副本,其中不仅是儒家经典,便是连一些道家的黄老之学,以及兵家、法家等早已几乎绝迹的孤本都贡献了出来!
这让藏书楼内的藏书,更加地丰富起来,各家的学都有一些。虽然并不全面,不过来日方长,曹震相信迟早有一日,这座藏书楼能够将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补齐!
就这样到了三月底,公输瑜终于是造出了媲美左伯纸的竹纸,看着送到将军府的一沓竹纸,曹震拿起一张来仔细抚摸了一番,顿感此纸张洁白柔软、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确实丝毫不逊于左伯纸。
见此,曹震连连称赞道:
“好纸!当真的好纸!”
随即话锋一转,又问道:
“子美,此纸成本几何?”
公输瑜早就计算过,因此快速回道:
“启禀主公,因为用竹子造纸的周期较短,工艺相较左伯纸简单了许多,产量又大出了许多,因此成本仅有左伯纸的三成左右。当然,随着技术的愈加成熟,竹纸的成本还会有极大的降低空间!”
随着公输瑜的陈述,曹震麾下诸文士皆是一片哗然,就连曹震亦是感到有些惊讶,原本就连曹震也没想到,竹纸与佐伯纸的成本差距,会是如簇巨大。
看着累得两眼通红,身形消瘦的公输瑜,曹震也是一阵过意不去,这些年来,曹震一旦有什么想法,便将最后的难题交给了公输瑜,让其努力实现。
公输瑜也从未让曹震失望过,炼焦炼钢、改造光明甲、打造新式战刀,再到制造八牛弩、轮船,研制火药,也包括如今的造纸印刷以及铸炮,曹震皆是仅仅知道些皮毛。
只能是个研究的方向,任何人都不能仅凭曹震似是而非的描述,便直接实现出来,皆是要劳心劳力地、通过不断地研究实验,才能慢慢将曹震的设想变成现实,而这一切,皆是公输瑜在默默做出的贡献!
可以,曹震治下军政,能有今日的繁荣,公输瑜居功至伟!想及此,曹震当即便对公输瑜道:
“很好!子美可当真是为下的读书人,做了一件大好事!既如此,此纸便命名为‘子美’纸,某要让下所有用此纸之人,皆要感念子美的造纸之功!
另外,此次某奏请封汝为亭侯的奏疏,已经得到了陛下恩准,待再过两日,公佑他们便能归来,子美便能看到封侯的圣旨了!”
公输瑜以及在座的诸位文士,听闻曹震此言,皆是大为惊讶!倒不是因为封侯之事而惊讶,这事早已过,因此不足为奇!
众人惊讶的是,将竹纸命名为“子美”纸之事。要知道此纸乃是曹震自己提出,就是曹震独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