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迁到了高句丽,于是便成为了高句丽先祖!”
曹勇与诸将听闻高顺的讲述,顿时大为惊奇,没想到高开那子的祖上居然还是从豫州迁过去的。
高顺看见众人面露稀奇之色,便轻轻笑道:
“亦难怪诸位不知,这些事只会出现在高氏族谱之上,除此之外,怕是史书也难以有详细记载。
不过高句丽王室已经被骠骑大将军所灭,相信其王室族谱上定然会有记载!平北将军若是不信,可以让骠骑大将军查阅一番,便知真伪!”
曹勇摇头笑道:
“不必了,某并非不信义士之言,只是觉得新奇罢了!”
高顺笑道:
“将军不必叫某义士,若蒙将军不弃,唤某承义便可!”
曹勇爽快地点头道:
“好!承义请继续!”
高顺也不拖沓,直接讲述道:
“后两支乃都是源自姜姓,姜太公的六世孙食邑于高,因此成为公子高,而公子高之孙乃高傒乃是齐桓公时期的大臣。
高傒在齐桓公争霸中,立下了大功,其后人皆以高为姓,以彰显其荣誉。这便是渤海高氏与陈留高氏的始祖
而某这一支乃是传自齐桓公后裔、公子祁之后,公子祁字子高,后人以其字为姓氏。
故此,顺这一支虽然同在陈留,却与如今的陈留高氏并无关系,仅仅是巧合罢了!且某这一支高姓,早已没落成了寒门,哪能与陈留高氏那等名门望族相比!”
听完高顺的讲述,蒋义渠等人这才明白,为什么同为高姓,高顺在军中威望极高,却是不得重用,原来根本就不是出自同族。
此时曹勇对高顺道:
“不知承义辞去了军职,有意去往何处?”
高顺苦笑道:
“某原本是在陈留参军,准备抗击黄巾叛乱,不曾想因为姓氏,被高家调来渤海辅佐高干!可那高干虽表面礼贤下士,却无识人之能,因不喜顺性格,对顺亦是百般打压!这些想必军中之人早已尽知!”
高顺完便看向了蒋义渠三人,三人皆是赞同地点零头,高顺才继续道:
“因此,顺便趁着此次高干撤走,辞了军职没有与其一并撤走!本想北上辽东投军,后来转念一想,平北将军马上便会来南皮,顺又何必舍近求远,故此才滞留南皮!”
曹勇闻言,当即高胸大笑道:
“好!留的好!哈哈哈哈,某这便暂时擢升承义为军司马,待承义养好伤势之后,某再为承义补充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