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之前一番波折,特别是得知自己的兄长嬴虔安然无恙之后,秦公嬴渠梁心中的怒火已然被平息了大半。
抚平内心之中的些许波澜,秦公嬴渠梁终于开始认真注视起了对面这名远道而来的魏使。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徐言在嬴渠梁心中留下的印象,那毫无疑问是一个“美”字。
那是一种不同女子的美,那是一种身怀才学而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美”。
即使大半年来的奔波使得徐言的面容之间是一片风霜,即使双方是兵戎相见的对手,在与对方静静对视之中嬴渠梁心中也是不由自主地生出了些许好福
“渠梁久闻魏国是下英才荟萃之地。”
语气之中带着几分对于魏国的浓浓羡慕,嬴渠梁脸上浮现了一抹欣赏,“今日得见先生,渠梁方知此言不虚。”
面对着嬴渠梁毫不掩饰地好感,徐言却是不卑不亢,“秦公过誉了。”
“魏国乃是当今下第一强国,魏侯又一向求贤若渴,下英才又如何不会心向往之。”
“外臣本是齐国临淄城内一籍籍无名之人,不过靠着些许‘美’名为人称道罢了。”
“若是没有魏侯向下求贤,外臣今日如何可能与秦公相对而坐。”
徐言对于魏国如此大加赞赏,听得嬴渠梁心中立时生出了几分不满。
从内心来,对于东方的魏国、对于当今魏侯魏罃,嬴渠梁可以是有一种棋逢对手的感觉。
招贤纳士、改革国政、开疆拓土……
可以魏罃继位以来所做的一切都是嬴渠梁想要做,可是双方之间毕竟是对手啊!
虽然得知嬴虔并未战死,但是秦国与魏国之间数十年来已然是仇怨渐深,哪里又是那般容易化解聊。
“先前先生所,此番是为我秦国而来?”面上神情一肃,嬴渠梁随即将话题引向了别处。
“正是。”
观察到对面嬴渠梁脸上的神情变化,徐言立时也是一正,向着对面抛出了一个问题。
“不知秦公对于眼下的魏秦战局如何看?”
徐言这个问题一出口,对面嬴渠梁脸上的神情就显得更加难看了几分。
如何看?
泾水一战过后,秦魏战局已然逐渐明朗化了。
大胜之后的魏国不仅趁势占领全部的关中土地,更是牢牢占据了这场战争的主动权。
至于作为失败者的秦国,只能退缩到陇西故地,依靠着地利与心向秦国的老氏族进行勉强抵抗。
不过战场之上的形势虽然不利于秦国,但是在徐言这个魏使面前,嬴渠梁却不能就此承认。
“泾水一战我秦军虽然遭遇惨败,但是我秦国却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若是魏军敢来,我陇西秦人必将与之奋战到底。”
“彩,秦公好气节!”
一声响亮的喝彩,一道发自内心的称赞过后,只见徐言的目光直直看向了对面的嬴渠梁。
“就是不知道等到来年春暖花开之际,秦国能否阻挡我魏国十数万大军的进攻?”
徐言的话令嬴渠梁再度陷入了沉默,久经战阵的他如何能够不知道,如果再打下去秦国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嬴渠梁思索了良久,而他对面的徐言也一直是一言不发,直到对面有一双目光看来。
“先生以为我秦国当如何?”
徐言并没有选择正面回答嬴渠梁的问题,而是自顾自地道:“外臣以为秦国历代先君中,功高莫过于襄伯。”
听到徐言对于自己先祖秦襄公的评价,嬴渠梁的心中是带着些许自豪的。
正是在秦襄公时期,秦国因为护送周平王前往洛邑有功才得以被列为诸侯。
可以,秦襄公是秦国的开国之君,由此徐言的评价也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嬴渠梁思索之间,只听对面徐言继续道:“襄伯何以能够强势秦国,乃是忍受常人不能容忍之事。”
“昔日襄伯长兄战败于戎人之手,襄伯为秦国的利益暂时放下私仇,而选择与戎王休兵止战。”
“正是安抚了戎人,秦人才得以有所喘息,这才有了日后强大的西霸秦国。”
从徐言这一番看似与现状毫无关系地叙述之中,嬴渠梁却是听出了几分别样的意味。
等到将一切完,看着对面依旧处于思索之中的嬴渠梁,就听徐言带着几分认真道:“如今战局是魏强而秦弱,秦公不妨效法当年襄伯。”
“一边与魏国止战修好,一边使秦国休养生息,日后未必不能有所作为。”
良久之后,嬴渠梁再没有了刚刚的决然,双眼之中闪过了一丝迟疑。
“渠梁也是知道秦国不能再战,可是不知道魏侯是否愿意……”
听出了嬴渠梁话语之中的迟疑与担忧,徐言知道是时候可以进入正题了。
缓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