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闲着,帅也就闲着。
可帅知道自己闲不起,帅的工资比他们都高,帅得做出成绩来。
“刘老师,要不昨的稿子,我来写吧,您来帮我审。”帅很轻声地询问道。
“那写出来算谁的?”老刘抬了抬眼皮。
“当然算您的,这是您的新闻嘛!”帅笑道。
老刘这才点头:“伙子有上进心,值得鼓励!我这就把通稿发给你。”
帅接到通稿,点开一看,简直失望至极!
通稿写得一点都不好,就是根据“技能比武”的流程,介绍了参赛车间人员,以及比赛环节,最后讲了讲获奖人员、颁奖领导等等。
帅又管老刘那边,要了几个往期的新闻稿,写得也很一般,比通稿能强点儿。
一切都没有参考意义,看他们这些东西,只会拉低自己的水准。
于是帅靠着回忆,靠着自己的采访笔记,“啪啪”打起了键盘。
一边写,他一边想着昨的拍摄画面,文字和画面怎样才能更契合?内容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主题?这条新闻出彩的地方,到底有哪几点?
帅用了15分钟,就把这条新闻写了出来。
他又花5分钟,修改、润色、查看错别字,搞好后直接发给了老刘。
“刘老师,咱采访的那个领导,他的职位我不清楚,麻烦您给补充一下。”帅轻声。
“这么快?”老刘瞪着眼、张着嘴。
“您多批评。”帅谦虚道。
老刘以为帅会胡写一通,结果却惊掉了下巴。
通篇太流畅了,有大的涵盖、有的细节,文字活泼不乏力,看稿子就能联想到,当时叉车比武的紧张激烈,选手开车时的游刃有余。里面还有冠军的技术心得,有领导的采访总结。
老刘水平是一般,可好赖他清楚。
这虽然是个新闻,但能写得这么精致,老刘自认做不到,尤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这…真算我的?”老刘咽了咽口水。
“您的新闻嘛,给我加个‘实习记者’就行了。”帅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