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陈铭还没有太担心,连续平复了好几次心情之后,开始一条一条的过滤这些情报,从其中寻找那些最可能有用的消息。
这就需要用到足够的经验来判断了。
因为几千条当中,很难说哪一条没用,除非碰到一些明显一看就是浑水摸鱼的,就比如:“报告连长,咱们今天中午吃土豆炖粉条。”
这种混子情报陈铭能够直接给点掉,它们的出现就是为了占据整个屏幕,填充情报数量,给参加竞赛的人员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真正静下心来判断的时候,还是很容易能够过滤的。
可这些毕竟是少数,还有相当一部分情报总是以假乱真,就跟战场上接收到的那些没什么区别,全靠指挥官的经验来进行判定。
这就需要从海量的情报当中找到几个绝对真实的消息,然后进行反向推论,战场无非就那几种情况。
不管打什么规模的战争,总归会有迹可循。
还好陈铭对自己的能力足够有信心,并且性格也足够稳重,逐一分析,只要他看过的信息,都能够牢牢记在心里。
慢慢比对,尽量的在脑海中推理可行性,假设多钟作战态势,利用海量情报慢慢补充,看到最后哪种最全面,最合理。
那就是最后的答案了。
时间一点点过去。
中心信息室几百号人愣是没一点交流的声音,全部都沉浸在竞赛科目中。
最前排的联合作战学院副院长林清源,军部参谋长丰宏毅两人目光如鹰隼般不断扫过在场的人。
显然,他们也在期待这次竞赛人员的表现。
亲临现场监督,对这项的重视不言而喻,陈铭的位置被两人扫过几次。
看他一直盯着屏幕,连续一两个小时没啥动作,也没啥表示。
而陈铭这时候已经彻底沉浸在其中,不被外界的动静干扰。
没有资料,没有模板,哪怕是敌军所在任何地形的提示都没有。
全凭一个脑袋一条一条的想,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静下心来思索、判断。
陈铭还真从这些情报当中发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就比如:“黄瓜呼叫菜园,我们排所遭遇的敌人为其下辖单位.火力分布”
根据这些零零散散的情报信息,陈铭很快判断出这些敌人的编制。
刚才根据各种没有办法判断是否无用情报的消息当中,整合了许多态势结构。
现在只需要把这些敌人的编制,利用自己的经验判断对方作战方式,融合到刚才那几种态势结构当中。
就能够大批量的否定一批又一批原先挑选出来的情报消息。
然后从正确的情报当中再找到一些有关于地形方面的描述,一条一条的过滤。
慢慢的。
有关于集军全部的情报信息出现在陈铭的大脑当中,密密麻麻多达几页的消息,已经不能阻碍他的判断。
有了敌军的编制,有了他们的全部情报信息,接下来就是融合生成态势图,制定作战计划。
可新的难题又出现了,没有地图,就需要在计算机上面进行标图,这玩意也不是说想咋标就咋标的啊。
以前标图时,都有纸质版的想定,现在这些都没了,只能凭借竞赛给提供的这些仪器,放出提前录好的声音。
根据这些声音进行标图。
跟考场上英语听力考试类似,只是难度增大了数倍而已。
对自己能力如此自信的陈铭,也是挠头听了几遍,一点一点的标图完毕。
然后填充一些更加细节的东西,这对于刚才设定敌人的布置,以及火力分布,都是相当大的一个挑战。
只要有一个疑惑的点填充不了,或者对接不上,这几个小时的忙碌都算是喂狗了。
越是到最后,难度就会越高,陈铭也必须小心翼翼,主要还是工作量对于一个人来说太庞大了。
毕竟刚才脑海当中又是判断又是过滤,形成了那么多东西。
经过标图又浪费了大量时间,消耗了很多精力,很可能会导致原先设定好的一部分被忘记或者是遗漏。
那个就太糟糕了。
陈铭摒弃呼吸,从标图当中填充具体,在情报当中分析敌军的编制,分析敌军的部署。
把刚才所有的判断全部都过一遍。
轮到最后一步,难度再次提高,没有纸质地图,没有尺子和量角器,包括那些传统作业的神器都没有准备。
哪怕是连一张简单的纸和笔都没有,脑海当中留存了记忆没办法用笔去记录。
所有的一切都要在电脑上完成。
除了制作地图需要测量距离,面积,高差等常规内容之外,还增加了系统查询分析等作战实用内容。
说白了,这一项考核,就等于给了几千条情报,真正有用的也就一二十条,把这些东西全部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