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401章 澶渊之盟,大宋国书

第401章 澶渊之盟,大宋国书(2/3)

中显绿”的氧化层:因为干燥,铜氧化生成的黑色氧化铜比绿色的碱式硫酸铜多,自然也就黑比绿多。

    同时也代表保存的很好……

    王永谦格外惊奇:“那就是全铜,还是实心?”

    “对!”

    “至少也有五六百斤……这么重,怎么用?”

    “不用!”

    “不用难道摆着?”

    李定安竖了个大拇指。

    王永谦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是礼器?”

    “应该是!”左朋努力的回忆,“《礼记·月令·孟春》: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三加五加九,来回十七趟,还是青铜犁……”王永谦又仔细看了看,“左局长,等把皇帝的一亩三分地犁完,牛怕是得被累死吧?”

    李定安差点笑出声:都告诉你了不会用……

    “左局长说的是天子亲耕的农具,但亲耕之前还要祭天,祭祖、五岳、炎黄、及先农与后稷……这就是专祭先农坛的礼器……”

    “先农坛……祭天五坛之一……”

    古董王永谦只懂皮毛,不知道各朝各代皇帝祭天的礼器有多少种,但至少知道祭天五坛是哪五坛。

    所以,这只青铜犁绝对是天子二十四祭之一……而且是青铜器?

    王永谦惊了一下,“哪个朝代的?”

    “不要太兴奋,肯定不会太早,再且又在西方位:不是金就是辽!”

    “那也是祭天礼器!”

    话音刚落,一个技术员敲了玻璃,朝着李定安亮了亮手机。

    李定安连忙掏出手机。

    技术员发来了一张图片,像是犁辕的一部分,上面有铭文。

    依旧是契丹文。

    “收国元年正月壬申朔,群臣奉上尊号。是日,即皇帝位……以耕具九为献,祭于效……”

    唏……我去?

    李定安仔细再瞅,没错,就是收国元年,即皇帝位……

    吕本之也愣住了,还有王永谦、左朋、闫副厅,当地的三位领导。

    他们看不懂,但能听懂,也不管懂不懂文物,至少有基本的常识:收国是完颜阿骨打的第一个年号,又是元年、又是正月壬申(元旦,初一)……再加上后面的即皇帝位,耕具九为献,祭天效……

    这是完颜阿骨打称帝之时,祭天祀祖,诏告天下的礼器……

    李定安又回忆了一下:这一句,《宋书》、《辽史》、《金史》、《续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无非就是措词不同。

    再者,能埋在这里,就不可能是假的……

    王永谦盯着照片看了好久:“你没翻译错?”

    怎么可能翻译错?

    为了研究《青囊书》,我特么都成契丹文、金文、八思巴文专家了,而且绝对属于相当拔尖的那一拨……

    “要不你再请个古文专家来看看?”

    “我不是那意思……”

    王永谦叹口气:他是不敢置信。

    刚刚后面的人还在议论,萧太后和金太祖哪位的影响力大一点,又讨论后面的三件中再有没有比“水月观音”更为珍贵的文物。

    结果话说完没过三分钟,青铜犁就出现了?

    也不止是他,包括所有人,也包括李定安自己,都很清楚:金为二十四朝之一,又是开国之典之重宝,这件青铜犁绝对能进国博,而且是能放进中央展厅的那一种。

    但没有一丝防备,突兀而又突然的就出现了?

    跟天上掉下来的一样……

    领导们按纳着激动,交流着眼神。

    没必要和青龙山做什么对比,更不需要什么“唐代遗都”、“李氏宗庙”的附加值,只是已经出土的这三件文物,就能一骑绝尘……

    “李老师,感谢!”

    “苗书记,真不用,等发掘完再谢也不迟……”李定安的眼睛里闪着光,“先把剩下的两件挖出来!”

    不夸张,他现在好奇心都快爆棚了,硬是把想要进去研究一下青铜犁的冲动给压了下去:还有两件,会是什么?

    有这三件打底,绝对差不到哪里。

    关键在于,其中有一件,必然是宋朝时期的器物……

    几位领导齐齐点头。

    少倾,程铭这里又有了动静:前殿的东西也挖出来。

    但诡异的是,这次却成了铁匣。

    约十公分厚,三十公分见方,类似公文箱。

    一听是南殿,李定安戴起面罩,进了内舱:南方属火,必为宋器。

    主要是前两件太大,动辄好几个立方,这一件却这么小,就像烧饼上的一颗芝麻。

    李定安更好奇了:这么薄,装块玺印都够呛?

    但所代表的意义绝对差不到,至少不会低于萧太后观音像……

    狐疑间,他揭开了匣盖:里面躺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