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92章 看不住

第392章 看不住(1/3)

    方志杰去的快,来的也快。

    再一看,后面还跟了好多辆车。

    车队停下,陆续下车:闫副厅、王永谦、闻副处、苏秀、当地正副职、文物局领导……以及两车技术员与探工。

    一群人看着李定安,神情格外复杂:

    他们就醒了一会酒、赖了一会床的功夫,李定安就找到了一座大墓?

    这也太快了点?

    几句寒喧,王永谦四处看了看:地上划了好多白线,东西交错,南北纵横,关键是:面积好大?

    南北东西至少都有二三百米长……几万个平方?

    他不由一愣:“又是墓葬群?”

    “只有三座墓,只是距离比较远,所以算不上墓葬群……不过来头挺大!”

    李定安吐了口气,“应该是明代一品墓茔!”

    “明代?”

    王永谦努力的回忆,“当时这里应该是兀良哈三卫的辖地,属努尔干都司管辖(为明代东北地区最高军政机构,治所黑龙江)……怎么会有一品官的墓?”

    “我也很奇怪,所以还得探。”

    “你这个明代……又是怎么推测的?”

    “根据墓茔大小,以及三合土……关键是三合土:这东西出现的比较早,南北朝就有,用于墓顶浇浆却已是明代时期,清朝也有,但与明代三合土的成份比例不一样……”

    李定安抓起一把用扎子提出来的墓顶土,“灰(石灰)一、砂(河砂)三、土(粘土)六,用糯粳米汁、羊桃藤汁和匀……可能还加了点酒,这种配方比例,属大明独一份!”

    “酒?”

    “对,这样的三合土,硬度直逼低标号的水泥……一钢铲下去,墓顶至多掉点皮……”

    “还有没有发现?”

    “有!”李定安指了指内圈的白线,

    “主墓的墓室太大了点:长十三米半,既四丈二,宽五米八,既一丈八……按明制,这是民王(外姓封王,非战功不授)之爵,而且是生前册封,并非殁后封王……

    而这样的情况,只出现于英宗(叫门天子)复僻之前,所以,墓主的身份范围近一步缩小:明前至明中期武将,不姓朱,而且是生前封王,加官正一品,也是生前加封,而这一品阶,就只有三公!”

    非宗室、民王,三公?

    一群人面面相觑:越来越夸张了……

    李定安叫过左朋和汪全:“汪市长,小孔钻探、密封闭氧都会吧?”

    汪全猛点头:“会!”

    这是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基本功。

    “好,先钻这四处:墓道、前室、左右内室……要小心,一定要做好密封!”

    “李老师放心!”

    “小方、小舒,开工,左局搭把手!”

    “好嘞!”

    骤然间,所有人都动了起来。

    张副导连忙让摄摄师架起了大型摄像机,苏秀也来帮忙。

    “徽音,李老师怎么找到这里的?”

    于徽音想了想:“就站在山顶上看了看!”

    “没像以前一样,围着山转一圈?”

    “没有!”

    苏秀愕然:李定安找墓,越来越熟练了?

    速度都挺快,不大的功夫,第一组就钻开了墓道。

    李定安分析土层,左朋和方志杰帮忙下探镜。

    研究了好一会,他们才知道,这座墓为什么会埋这么深:六层三合夯土,每层半米,中间夹浇浆砖层,然后才是一米左右厚的浇浆石砖券顶(拱形)。

    这样的墓顶别说用洛阳铲挖,没有一拖拉机的黑火药,就别想炸开。

    左右两壁以及地底也一样:先砌砖,再夯三合土,全是两米多厚……盗墓贼哪怕想拐个弯,从地底下打盗洞都不可能。

    这已经不是墓葬,而是地下堡垒,可想而知,保存的有多好?

    再下探镜:墓道很长,二十多米,足两米宽,逐级向下,共四十阶,正好符合大明民王之制。

    由此,墓室更深。

    走到尽头,就是连接墓室与墓道的天井,摆有文武石人一对,石兽虎、马、羊,及石柱各一对。

    再往前就是墓门:门楼是石刻仿木结构,通高近七米,宽三米,墓门只有一半高,上悬一块长方形石制匾额:忠德威胜!

    这四个字……好像就汉武帝给金日磾赐过这样的匾?

    至于明朝……没什么印象。

    “左局,汪市长,你们有没有印象。”

    两人齐齐的摇了摇头。

    “李老师,前室钻开了!”

    “好!”

    李定安跑了过去,一群领导也围了上来。

    他先看碑碣,也就是墓志铭:

    螭首龟趺,牌身高九尺,宽三尺六寸,全高超过五米。

    再看志盖:故泰宁卫都督、太保、忠勇王金公墓志铭……

    李定安恍然大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