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苏轼回京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苏轼回京(2/2)

蚣一样,爬在码头上。

    那长长的货厢内,货物渐渐堆满。

    然后,在数匹挽马的牵拉下,沿着木制轨道,奔向前方的仓库。

    苏轼看着这一切,忍不住说道:“汴京繁华,似乎更盛往昔了!”

    “这是自然!”在苏轼身边,一个五十来岁,穿着儒袍的文士,摇着羽扇,轻声道:“吾听说,今年初开封府计汴京户口……”

    “汴京内外城并城外九厢十四坊,有主户二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二,客户九万两千三百二十一!”

    大宋之制,户分主客。

    在农村,主户就是有自己土地的人家,客户就是无地的贫农。

    而在城市,主户则是有自己产业的人家,客户则是无产之人。

    苏轼听着,眉头一皱,忍不住问道:“叔原所言,可是真的?”

    那文士,自然就是跟着苏轼,一起去到登州,然后飘到失联,乐不思汴京的当代第一风流人物,同时也是天下名妓们捕猎的对象——晏几道晏叔原了。

    只不过,如今的晏几道和四年前相比,已苍老、虚弱了许多。

    两鬓的头发,都已衰白,脸上也出现了些皱纹,再不复当年的快意。

    不过,天下州郡的名妓歌女,依然对其趋之若虞,赶都赶不走!

    所以,在晏几道身边,依旧站着一个娇俏艳丽的温婉少女。

    若有汴京勾栏常客在此,定是一眼能认出来——这就是去年才推出的新一代李师师。

    毕竟,李师师这个厂牌,之所以能冲出汴京,享誉海内。

    全赖晏几道!

    那一句‘遍看颍川花,不似师师好’,直接让桑家瓦子的李师师破圈。

    自然的,每一代新李师师,都得先爬上晏几道的床。

    不然,就会被恩客们怀疑——连晏叔原的床都爬不上,你不会是个假的李师师吧?

    晏几道呵呵一笑,无视身边小意讨好他的美人,道:“此事已刊在前日的汴京义报上,子瞻可自买来看!”

    苏轼顿时拧紧眉毛:“若如此,汴京主客户比,已超过了三比一的界限了……”

    “是啊……”晏几道点头。

    而在一般情况下,大宋朝的主客户比一般都是三比一。

    譬如元丰年间,统计的汴京户口数据——主户十八万三千七百七十,客户五万一千八百二十九。

    远低于三比一的主客比。

    非常健康!

    可,如今的汴京城的人口,却越过了三比一的安全线。

    不止如此,人口更是较元丰年间猛增。

    其中客户,更是差不多翻了一倍。

    苏轼也好,晏几道也罢,都本能的察觉了,这其中的问题。

    孟子曰: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的兴衰起落,都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只是……

    过去,问题都是发生在乡村。

    是地主和农民之间。

    而如今,问题却发生在汴京城,主户们都不是地主,客户也不是佃农。

    彼此之间是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所以,苏轼也好,晏几道也罢,虽然都感觉到了问题,但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和面对?

    就在两人愁思间,船已抵达码头。

    苏轼和晏几道的亲朋好友们,都已在码头等候了。

    “子瞻!”

    “叔原!”

    一张张热情洋溢的面孔,冲淡了两人的愁绪。

    苏轼和晏几道,立在甲板上,对着亲朋好友们,一一拱手问好。

    只不过,当苏轼登岸,一个老妇人,却从斜角里冲出来,哭着喊道:“苏相公!苏相公!”

    “求相公救救吾儿!”

    说着就跪下来磕头。

    苏轼循声看去,大惊失色,连忙上前扶起那老妇人:“老夫人这是怎么了?”

    来人,正是苏轼的弟子李廌李方叔之母。

    老妇人哭哭啼啼的说道:“我儿自为开封府捕拿,送入太学,已有数日,至今了无音讯……”

    “望乞相公援手相救!”B

    B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