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五十六章 宋辽的默契

第九百五十六章 宋辽的默契(2/3)

正,出兵是不可能出兵的。

    他只要出兵,好不容易安抚下来的孟族豪强们,就可能在后方再次作乱。

    江喜坨才不想冒着灭国的风险,去救那些本来就只是名义上臣服的酋长。

    也就是高家不知道这个事情,还在小心翼翼的试探,不敢大举扩张。

    即使如此,高家所得到的利益,也足够惊人了!

    高泰运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奉其父兄之命入朝的。

    他此番来,自然也不仅仅是想来朝贺,更不仅仅是来请求大宋履行约定,接受大理国的僧人留学生。

    他更是来请求军援的。

    交趾国的李太德,靠着从大宋购买的神臂弓、锁子甲在真腊、占城,大杀特杀的事情,高家自然知道(大理和占城、真腊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所以,高家也想从大宋购买神臂弓、锁子甲、皮甲,然后抄李太德的作业。

    开疆拓土!

    这是高家无法抗拒的诱惑!

    因为,只有开疆拓土,才能证明高氏有德有功。

    才能和当年的段思平取代南诏一样,让高氏名正言顺的取代段氏,成为这大理之主。

    而在高家人心中,蒲甘是很强大的——没办法,蒲甘的一代雄主阿奴律坨,是在正面击败了大理国,然后率军深入大理,逼迫大理国签下城下之盟的君王!

    他给所有大理人,都留下了深厚的心理阴影。

    而,如今距离这位雄主离世也就十余年。

    大理人自然是怎么都想不到,就这十余年的光景,蒲甘就已经烂完了?

    所以,本着料敌从宽的原则。

    高家决定,先从大宋这边进口先进的神臂弓以及制式甲胄。

    再挥军掸邦,收复故土。

    然后再看情况,要不要进军下缅甸。

    赵煦就更不知道了。

    他看完大理国的国书,就提笔在国书上批示,然后放到一边,等到觐见仪式后,自有礼部官员安排高泰运的单独觐见时间。

    ……

    大理之后,是交趾入贡朝贺使——一个名义是国主李乾德所委任,实际是李太德所派遣的使团。

    这自然是没什么好说的。

    作为一个买办傀儡,一个现在在经济和军事上,完全依赖于大宋的政治团体。

    交趾使团在赵煦面前,表现的几乎能和高丽人相比了!

    其言语之谄媚,姿态之卑微,甚至都有些让人尴尬。

    但赵煦却没什么表示,只是淡淡的说了几句场面话,就叫交趾使团退下去了。

    他很清楚的。

    李太德之所以恭顺,之所以卑微。

    纯粹只是因为打不过大宋,又依赖于大宋而已。

    而交趾的天性就是两面三刀。

    所以,只要大宋能持续强盛。

    那李太德就只能乖乖的给他当狗,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

    然而,若大宋一旦表现出颓势,交州的土司们开始和汴京离心离德。

    信不信,升龙府的李太德,立刻就能跳反。

    类似的事情,在交趾的历史上,上演过无数回。

    好在,赵煦对交趾的定位,始终很清晰——一个粮食产地。

    只要李太德的交趾,可以按照条约,每年把两百万石大米送到大宋来。

    赵煦不在乎他在做什么?

    更不在乎他在想什么?

    他是恭顺也好,还是在学越王勾践也罢。

    随他!

    交趾使团之后,就是日本贡使。

    不过,这个所谓的日本贡使,其实是礼部安排来凑数的——上殿的使者,依旧是今年入宋请求大宋援助的僧人赖缘。

    其压根就没有日本国主的授权,更谈不上贡物了。

    所谓国书、国礼,都是刑恕安排好的。

    这一点,赵煦知道。

    同样凑数的,还有所谓的大食国贡使、勃泥国贡使、三佛齐贡使以及于阗、龟兹、高昌等国使团——全部都是刑恕,在夷门坊的胡商里找人来冒充的。

    原因嘛,自然是为了营造一副万国来朝,大宋中兴的假象。

    虽然赵煦和宰执们都知道,并没有什么万国来朝,大宋也还远没到中兴的程度。

    可是,让天下人,尤其是那些草莽中的英雄豪杰们相信大宋天子圣节,万国来朝,国家日益强盛,大宋将要如同汉唐一般君临天下很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震慑这些人,让他们乖乖的当顺民,不要有不该有的想法。

    所以,在接见这些使团的时候,赵煦表现的很热情。

    一一慰勉,赏赐有加。

    这确实很能唬人,至少殿上的文武官员,都被唬到了。

    但辽人们却看的很清楚,都在心中腹诽不已。

    尤其是耶律拱辰。

    “南朝君臣,果然贯会虚张声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