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是学习高考扩招的经验,增加录取人数,同时,让新进士们避免和旧进士竞争,陷入无休无止的撕逼中。
“这……”吕公著皱着眉头。
他还是感觉,风险太大。
在旁边的蒲宗孟终于忍不住了,道:“左相若是不愿,臣乞主持此事!”
不就是得罪人吗?
他蒲宗孟最擅长了!
反正虱子多了债不愁!
再多几百几千个士子骂他,也就那样。
更不要说,其实,蒲宗孟一直是科举改革的推动者。
他一直都想做这个事情!
吕公著回头,瞪了一眼蒲宗孟,然后才拱手拜道:“陛下,增加五十名明法、明算科进士,实在是太多了!”
“臣恐天下议论……”
“二十人!”
“最多每科二十人!”
元丰八年一共才录取了五百七十六名进士,现在一下子,明法、明算等科,扩招到五十人的规模。
太多了,压力也太大了!
吕公著感觉,朝野都会顶不住的。
赵煦听着,露出笑容来。
因为他说的五十人,是全部诸科加起来的人数。
但,吕公著却答应了,每科扩招到二十人的数量!
于是,他颔首道:“就依相公的!”
“那……诸科前三赐进士及第呢?”他问道。
吕公著坚决的摇头:“诸科前三,进士及第,祖宗未有此制也!”
进士及第,可是科举甲科第一等、第二等才享有的荣誉!
怎么能与诸科的杂士分享?
吕公著是绝不能接受的!
因为,这是对他本人的侮辱——侮辱程度,类似常青藤出来的博士,忽然间被告知,要和西太平洋大学两千美元一个的假博士一起竞争一个岗位。
斯文扫地啊!
可他不愿,蒲宗孟却愿意。
只见蒲宗孟立刻拜道:“陛下,祖宗有制度,除了正途进士及第外,有九经及第……且九经及第,祖宗有制,可比进士及第授官!”
吕公著立刻反驳:“那是因为旧年以诗赋取士,而九经乃圣人之经,诸科最难,祖宗为弘文治,特诏九经第一,可为九经及第,可比进士及第授官!”
这是事实。
在熙宁之前,以诗赋取士,经义为辅,故诸科中有明经科,明经科以九经为试,九经第一,就是经义第一,而且于圣人九经贯通融会,故此朝廷才要提高九经第一的地位。
蒲宗孟笑了:“祖宗何止有九经及第,更有学究及第等制……”
学究者,专究一门之学。
学究及第,就是某科第一的名头。
吕公著冷冷的看向蒲宗孟,道:“然,祖宗之制,无论明法还是明算、明经之学究及第,皆判司薄尉!”
也就是说,全部按照正科进士乙等的进士出身授官。
蒲宗孟呵呵一笑。
他等的就是吕公著这句话。
让天子好好看看,谁才是忠臣,谁又是奸佞!
天子此政,是为国为民,为社稷长治久安之策。
只有尽快的选取足够的人才,制造出,符合天子要求的火炮、火铳。
大宋江山才能永固!
西贼、北虏才能被讨灭!
而他吕公著,却这也不愿,那也不愿。
分明就是不想辅佐君父,一统天下!
这样的宰相,要他何用?不如罢黜,换他蒲宗孟上!
吕公著也意识到自己可能说错话了,赶紧顿首再拜:“君前失仪,臣死罪!”
赵煦轻笑一声,道:“两位相公,皆是为国为民,何来有罪?”
“何况左相所言,确有道理!”
“祖宗之制,确实并无诸科进士,享进士及第之事……”
他将吕公著扶起来,道:“相公这样罢……”
“诸科进士前三,以某科进士及第为名……”
“其授官,比进士出身……如何?”
制度,进士分甲科、乙科。
其中,第一等、第二等,为进士及第;第三等、第四等赐进士出身;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
而进士授官,严格遵循着不同的名次来除授。
譬如说状元,一般初授就是京官。
而进士及第者,虽不能京官起步,但也是通判某州、知县等。
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快速跳出选海。
但进士及第之下的诸进士,就得从选人七阶做起了,乙科和诸杂科进士,就统统的从判司薄尉做起,以某州某军司法参军等职位,开始磨勘。
一个不小心,就可能沉沦选海,永世不得超生,可能到死,都只是一个小小的九品选人。
正是因此,大宋的进士们,在考中进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