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百零五章 暴富的赵煦

第九百零五章 暴富的赵煦(2/3)

之力,便自然富集了起来!”

    他站起身来,看向贾种民等人,道:“朕读史书,见昔年唐太宗开科取士,见诸进士,鱼贯入殿,与左右慨言:天下英雄,尽在吾瓮中矣!”

    “而今日,朕可以说上一句……”

    “天下财富,尽在朕手中矣!”

    贾种民等人听着,连连顿首:“伏唯陛下能作威福!”

    赵煦却是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之中。

    天下的财富,汇入汴京。

    这意味着,赵煦要做的事情,有了足够的金融支持。

    凯恩斯主义,也就具备了初步上马的基础。

    只要运作的好,这些资金,足以创造出好几个大型工程。

    譬如说,宋用臣的河北清淤工程以及徐州炼铁基地,就都可以不用担心资金问题了。

    同时,这么多的钱,都汇聚在汴京。

    必然导致,天下州郡钱荒进一步加剧。

    这是危机!

    但也是机遇!

    钱荒加剧的情况下,交子货币的普及度,必然加快。

    至少,在京西、京东、河南府、大名府、淮南路等环汴京地区,交子货币的认可和接受度,都将提高。

    但,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交子的防伪和可辨识度,必须提高。

    要具备让不识字的农民,在接触到交子后,也能在短时间内掌握,辨认交子真伪的办法。

    此外,钱荒加剧的背景下,赵煦也可以尝试,推广一种铜钱之外的新的实物货币了。

    正好,前不久赵煦不是让沈括回去研发廉价白铜钱了吗?

    只要沈括能成功,那么,一种介于铜钱和交子之间的中间货币,也就可以成立了。

    同时,这么多钱,放在手里,藏在府库里不花,赵煦是非常难受的。

    正好,无论是抵当所买扑,还是汴京学府的房款。

    现在其实都没有全部入京。

    按照契约,这些钱款,都将由购买方在指定期限前,交到约定的州衙或者路一级的常平仓。

    然后,再通过各种纲运方式入京。

    这算是赵煦给出的便利政策(让他们自己运,太贵了,也可能影响他们的购买热情)。

    但,现在,赵煦改变主意了。

    这些各方缴纳到州县、路常平仓里的钱款,不必完全入京。

    它们完全可以变成其他东西。

    比如说,两浙路有现在全天下最廉价的蚕丝——浙西和浙东的蚕丝价格,在元丰八年的时候,低至每斤不足四百文(彭汝砺奏疏)。

    江南西路和广南东路的蚕丝价格,也很性价比——至少比汴京城便宜得多!

    也譬如说,广南西路和荆湖南路,有着全天下最廉价的苎麻。

    完全可以,让州县官员,拿着这些钱,在地方上收购原料,然后通过纲运运抵汴京。

    这样一来,不仅仅可以避免让很多州县陷入钱荒。

    也可以给汴京城的工商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原料。

    而有了原料,又不缺政策支持,工商业大发展后,接下来的关键是什么呢?

    市场!

    赵煦抬起头,看向北方。

    辽主国书上的文字,在他心中闪现。

    辽人要征服高丽、日本,需要大量大宋廉价商货。

    而大宋的工商业发展,也需要辽人的庞大需求。

    所以啊……

    这是一拍即合!

    “果然,皇叔祖是我的亲皇叔祖啊!”赵煦砸吧了一下嘴唇,感慨不已。

    “照理来说……我应该给皇叔祖的采购开绿灯才是!”

    可问题是……

    要是辽主得到的太容易了,那不显得大宋太过轻贱了吗?

    也不利于以后继续开展业务。

    这就好比是,桑家瓦子里的那些花魁。

    要是随便一个恩客,都能成为花魁的入幕之宾。

    那这个花魁的身价必然贬值!

    所以,桑家瓦子的花魁们,最讨厌的就是只有钱的暴发户。

    最喜欢的就是柳三变、晏几道这样天下知名,但身无分文的浪荡才子。

    花魁们甚至宁肯自己出钱倒贴,养着柳三变、晏几道,也决计不肯让那些大腹便便,不通文理的暴发户们,轻易的踏进她们的香闺。

    不砸个几百上千贯的脂粉钱,只配在勾栏外面听花魁和柳三变、晏几道们颠鸾倒凤!

    所以啊,该有来回!

    得自矜身价!

    得叫皇叔祖来求着朕!

    只有这样,才好做生意,也才能叫辽人心甘情愿的,将他们的黄金白银送到大宋来。

    ……

    整个下午,赵煦都沉浸在这样的思绪中。

    以至于,钱勰、罗适、叶祖洽等人之后向他汇报的开封府各项工作进展,他都有些心不在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