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红楼襄王 > 第811章 宝琴的提奏

第811章 宝琴的提奏(2/3)

是陛下英姿天授,非我等凡人能比!”

    说这话的两人,一个是陆育新,一个是张临。

    “行了,都是快当爷爷的人了,少跟朕在这儿贫嘴!”

    十年过去,陆张二人也都三十多了,各自儿子都已成婚了,确实也快当爷爷了。

    作为朱景洪的亲信将领,他二人分别执掌左右龙禁卫,可以说是混得风生水起。

    三人正说笑着,就听余海来报:“启禀陛下,侯璟侯将军来了!”

    朱景洪本想再射,听到禀告便将弓放下了,随后走向了一旁的椅子,然后说道:“叫他过来!”

    当侯璟赶过来时,便看见皇帝正拿毛巾擦汗,于是他也忍不住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

    这是夏天,侯璟袍服齐全过来,还步行爬了几百米山路,不流汗才是怪事。

    “臣奋武营副总兵官侯璟,叩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统二十年上半年,侯璟便已从虎贲左卫指挥使,升任从三品的奋武营副总兵。

    “起来!”

    “这次叫你过来,有件事要问你的意见!”

    听到皇帝这样说,侯璟当即答道:“陛下,有事您吩咐就是,臣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是这样,安西行都司都指挥使空出来了,朕打算让你去代掌相关事务,你意下如何?”

    都指挥使为从三品,但行都司都指挥使为都督佥事兼任,所以高配为正三品官。

    且武官内有规矩,只有担任过行都司都指挥使,才能升任更高一级的都督同知。

    眼下侯璟为从三品武官,正常来说他该先升正三品,然后被授予某君都督府都督佥事,执掌京营某营几年后,才有执掌行都司的资格。

    此刻,朱景洪直接让他去西北主事,即便只是代掌职权,也不称得上是破格提拔。

    “臣……臣唯恐处事不周,耽搁了陛下的大事!”侯璟面带惶恐。

    他这份惶恐不是作伪,行都司之所以会被高配,就是因面对的形势复杂,处理起来要棘手得多。

    侯璟就怕自己处理不好误事,所以心感惶恐非常正常。

    “西北当前还算安定,你不必太过担忧,刀枪里滚出来的人,怎么还未战先怯了!”朱景洪面带微笑。

    虽然他实际控制了军政大权,但在高级将领中缺乏嫡系将领,为此他当然要做出改变。

    第一个是侯璟,接下来便是石崇、王杰等亲信,而这些人都当前都在关键位置上,替朱景洪掌管着军队。

    对侯璟一番教训后,后者自是遵旨而行,应下了代掌安西行都司的差事。

    而正式委任还需一段时日,到时候朱景洪还会另做交代,尤其是关于外藩和敌国的一些事。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八月初一朱景洪在行宫举行朝会,本该是大朝会的规制因现场条件所限改为常朝,说的也只是些常规事务。

    当然,说常规也不太常规,朝会上还是议了件大事。

    在新科状元,现任翰林院修撰冯渊提奏下,朱景洪正式下旨设立皇家天工院,用来安置于国有大功的匠人们。

    相关内设安排,比如匠人们的分级、品级、俸禄,朱景洪都让冯渊来拟定,用以鼓励匠人们再创新功。

    这些年,在朱景洪的推动下,这些匠人们在火药、火枪、火炮,以及一些其他工具器物的制造上,都有了非常可观的进步和发展,这支撑着大明在技术上不弱于西方。

    只不过,这些人的待遇没有制度保证,冯渊的提奏算是堵上了这个缺口。

    皇家天工院,听着就让人觉得有排面,这必将极大提高匠人的社会地位,让他们更有激情投入到研究中。

    而之所以要加上皇家二字,为的是堵住文官们的悠悠之口,毕竟一切花销走的都是内库银子。

    本该修书储才的冯渊,快速得到了第一个正经差事,让他暂时跳出了翰林院这个牢笼,可以真正做点儿实事了。

    没错,文官们视若甘霖的翰林院,对冯渊而言却如龙潭虎穴,主要原因是他被破格点为状元,以及他那离经叛道的文章,得罪了翰林院的全体同僚。

    在一个周围人没好脸色的地方,干自己并不喜欢做的事,这确实是一种煎熬。

    所以这在下朝后,冯渊吟出了那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名句。

    冯渊此时有得忙了,而下了朝的朱景洪也很忙,忙着跟自己小老婆兼小姨子嬉戏。

    “再喊一声!”

    “不嘛!”

    殿内池中,朱景洪怀抱着宝琴,感受着池水的凉爽,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不叫我就走了,往后两个月都不来了!”

    “不行,这么人呢,皇后娘娘知道了会不高兴!”

    拿捏着宝琴,朱景洪安慰道:“她怎么就不高兴了?再说了,即便她不高兴,你也是她妹妹,至多不过说你两句而已,难不成还能吃了你?”

    “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