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是有人把这些不同纪元的玩意堆在一起了?”
“这说明啥?这地方是个地质博物馆?”
鼎羽使劲儿摇了摇头,心里的疑问越来越多。
“算了,继续往前走,看看还能发现什么。”
再往前走,两侧岩壁的结构又发生了变化。
一条条巴掌宽的煤带夹杂在岩层中,形成了酷似“五花肉”的结构。
这里人工挖掘的痕迹更明显,大部分夹在岩层中的煤已经被挖掉,岩壁上每隔三五米就出现了一条条巴掌宽,掏进去好几米深的缝隙。
地面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煤粉和污泥的混合物。
这时候胖子也看出了不对,好奇的问道:
“鼎爷,哥们不是研究地质的,也能看出来这地方不对劲儿。”
“从一百多年前到现在,除了早年那些挖矿的矿工,后来定居岛上的最次也是‘各方面专家’了。”
“就算没来得及调查完这座岛上所有的矿洞,至少那发现翡翠碎片的那个法国研究员进来过。”
“他也没发现不对劲儿么?”
“这巴掌宽的一条条的煤,照你说有开采价值么?整座山下面的煤都挖出来也没多少储量吧?!”
“算上你发现的那些各种纪元的‘化石’,这地方古生物考古价值远高于煤矿的价值。”
鼎羽脑子转了一下回答道:
“应该说都没什么价值。”
“不考虑这些不同纪元的岩层和里面的化石,类似的煤层在世界范围并不少见。”
“同样,各种纪元大规模保存下来的化石也不稀奇。”
“再加上这孤悬海外的地理位置。”
“除非发现极有价值‘矿产’,在现代人眼里还真没什么价值。”
“研究煤层、古生物化石,去哪儿不行?没必要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跑离南极不远的荒岛上研究。”
“至于火山地质研究、海洋微生物研究等等更才是一样。”
“太平洋上火山岛多了去了,交通方便资源充足,何苦跑到这苦寒之地研究?”
“无论是在如今还是一百多年前,显然是凯尔盖朗岛所处地理位置的战略意义更大。”
“一百多年前算是大航海时代的末期,欧洲的全球殖民体系已经基本建立完成。突然在三不沾的海域发现一个无人占领的群岛,肯定是趋之若鹜的想要占领。”
“只可惜岛上不光没有原住民,甚至连各种资源也少的可怜。”
“即使放在现在,建立研究基地的成本也是极高,投入跟收获不成正比。”
“最后成了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
“说难听点,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倒贴钱让你殖民你都不会来。”
胖子挑了挑眉,继续往前搜索着说道:
“你不是说有一个时间段,欧美好几个国家大老远的,争先恐后的跑过来在岛上设立‘观测站’么?”
“法国更是又挖矿又建镇子的。”
“都是吃饱了撑的?”
鼎羽扔下手里的岩石碎片,跟着胖子继续往前走:
“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奇怪的岛,奇怪的山,奇怪的地质结构,一百多年前各国奇怪的行……”
“法比安提供的资料上显示,1875年各国开始陆陆续续在岛上建设‘观测站’,1877年法国开始挖煤建设煤栈。”
“这种情况只维持了不到三年,1880年之后,大家好像商量好一样突然从凯尔盖朗岛撤离。”
“凯尔盖朗群岛的‘开发热’就过去了。”
“后面几十年除了‘遇难者’再也没有人踏足这座岛。”
“直到1950年法国才跑回来在岛上设立了气象站,六十年代其他国家加入,开始慢慢发展成如今的样子。”
走在前面的胖子停下脚步。
左侧的岩壁下方出现了条一米多高的横向的裂口,周围大量的人工改造的痕迹让对“煤矿”很熟悉的鼎羽知道大概是到了地方。
“这里八成是过去的转运站。”
“最深处挖出来的煤炭,都集中在这里然后统一转运出去。”
两人猫着腰钻了进去,里面比想象中的更宽阔。
入口一侧的角落堆满了煤炭,里面空间最高的地方已经可以站直身体。贴着岩壁有一排石材堆砌的“小屋”。
最里侧还有一个岩石搭起来的“灶头”。
胖子手中电筒的光芒上下左右移动了一番,咂着嘴评价:“这小地方,有吃没喝的,收拾的还挺板正。”
“比咱们在云南那些溶洞里见到‘熬肖佬’留下的痕迹讲究的多。”
鼎羽摘下沉重的背包,在那几间小石屋里搜索了一圈,满意的说道:
“离入口只有三四十米,空间够大,空气质量也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