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糜汉 > 第一百五十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

第一百五十章 刘封生死 曹仁之忧(2/3)

狡辩,刘备更加生气。

    「吾已授云长假节钺之权,战时他之军令等同吾王令。」

    「他数次派使者催促你发兵相助,你屡次违抗他的命令,这难道不是在背叛吾吗?」

    「再者,魏军并无强力水军拦截汉水。」

    「吾给你的俱是精兵,舟船亦不缺,你领军居上游,顺水而下,破之不难。」

    「你又何必以这理由推脱?」

    「再者,你身为三郡之督,上不能奉吾王命,下不能稳定民心,却反而去抢夺孟子度之鼓吹,你还有一点为主的体统与气量吗?」

    刘备越说越生气,到了最后他心中的失望与痛心都转变为了愠怒。

    但面对着刘备愠怒的语气,当听到刘备的那最后一句话时,刘封却突地自嘲笑了几声。

    自嘲声中充满了不解与不甘。

    他抬起头看向刘备,口中用悲伤的语气说道:「这便是父亲选择禅弟的原因吗?」

    「因为我无人主之量。」

    ….

    「但父亲给过我机会吗?」

    「当年在荆州时,我尚年少,我仰慕父亲之仁名,由长沙时常孤舟涉水而上新野,就为一睹父亲风采。」

    「后来父亲收我为养子,那是我一生中最开心的日子。」

    「为了父亲,我可以舍生忘死,我可以不顾一切。」

    「我今日一切皆是父亲所赐,父亲从来没亏欠我什么,至于储位,乃父亲一人所定,无论给谁,皆是王命,我从未有半分怨言。」

    「但父亲为我想过吗?」

    「我为父亲名义上的长子,又担当副军名号,若将来父亲百年后禅弟继位,他会容的下我这个副军长兄吗?」

    「我承认,我当初不发兵是报有拥兵自重的心思。」

    「但我不是想反,我只是想自保而已。」

    「现今大错已经铸成,我已经不想再申辩什么。」

    「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

    「封只求,在封死后父亲不要革去封的刘姓,封愿足矣。」

    说完后,刘封对着刘备深深的磕了三个响头。

    这是刘封最敬爱的父亲,值得一向桀骜的刘封为其叩头。

    当刘封说完后,帐中群臣资历浅的,全都吓得

    俯下了头,刘封说的都是大大的诛心之语呀。

    而资历高如关羽、张飞等人,他们虽然没俯头,但脸上也全都浮现了惊讶之色。

    原来刘封是这么想的。

    至于糜旸,心中也对刘封说的原因感到有所感慨。

    每个人犯错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是事出有因。

    但刘封却忘了一件事,那便是他因为自己的私心而犯下大错,差点导致刘备的大业功亏一篑,那他对得起刘备吗?

    人人都有私心,但何曾见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因为自己的私心,而枉顾恩主大业的?

    刘封之罪情有可原,但法不容赦。

    当刘封的话语传到刘备耳中后,他的脸上浮现了不可思议的神色,他没想到他一直器重的长子,心中怀抱的竟然是这种诛心之念。

    他担心刘禅将来会对其下手。

    一向以真诚待人的刘备,因为心中的难以置信,不禁身形不稳,向后退了几步。

    那种诡诈之想,诛心之念,是什么时候开始侵蚀他的孩儿的。

    这时刘备想起了他曾就刘封一事,问诸葛亮以及法正的看法。

    诸葛亮与法正的看法都是杀。

    当时刘备还不理解,为什么他最倚重的两位谋臣,给出的建议都是这个。

    现在刘备明白了。

    诸葛亮与法正并无私心,他们会作出如此建议,是因为刘封的身份太过特殊。

    刘封既是刘备名义上的长子,又是他曾经的嗣子。

    且刘封的拒不发兵的行为,已经透露出他已经开始拥兵自重。

    在这种事实之下,若将来刘备及诸臣百年之后,依刘封刚勐的性格,再不受到任何人制衡的他,很可能会起兵作乱的。

    ….

    到时候以刘封的能力,加上他那特殊的身份,可能会让刘备打下的天下,陷入一场巨大的内乱中。

    毕竟相比于已经步入老年的刘备及诸臣,刘封春秋正盛。

    刘备看着眼前这个向其叩首的长子,脑海中不停回想起诸葛亮与法正的建议。

    感情告诉他,不能杀,理智告诉他,要杀。

    就在刘备脑海中正在天人交战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

    一个最近异军突起,并且比刘封更年轻的人。

    有他在,足以制衡刘封。

    最后刘备看向四周群臣,他下达了他的王命:「刘封拥兵自重,屡抗王命,罪不可赦。」

    「但念其往昔战功,特免一死。」

    「今剥夺其所有官职,送回成都拘押在府邸,非王诏不得外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