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旧日音乐家 > 第七十章 裂缝

第七十章 裂缝(1/2)

    这么一直勾着阅读,范宁脖子有些僵痛,他终于把手机闪光灯从雪地上的册子移开,揉了揉酸涩的眼睛。

    这一片遇难者遗留下来的东西,能找到能看懂的也就这些了。

    还是尽量一路爬到顶峰看看吧。

    之前那绝大部分的路程都走过来了,当前这无雪无风的天气、悬停在入夜前刻的暮色,一点也不算坏,充其量只是少了之前的专业工具,但既然眼下还能走,又怎么甘心在一两天后,也同样就地变成一具冻僵的尸体呢。

    或者,再往上找一截,看有没有可以毁掉的乐谱吧。

    即便找不到想要找的人或物,范宁也希望离“雪山遇难事件”的真相更近一点。

    如此蹒跚前行,汗水和盐分在消耗,一路上又陆陆续续发现了三三两两冻僵的艺术家尸体。

    以及,册子。

    还是与秘密结社“密特拉教”的那个宏图大计有关。

    更加看得多后,范宁确实又有了新的梳理发现:

    这些册子里记的篇章,描绘的计划,有的和有的内容不一样,但又并非全部都不一样——准确地说,册子抛开语种的区别,实际上只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而且,如果要用“文献”比喻的话,其实,只有一类是正文,另外两类,是“引用的附录”。

    再而且,是前者在批判后者!

    范宁猜测这个“密特拉教”实际上有三个不同的教派分支,他们对于这个“期以进入、占有甚至凌驾于辉光的计划”,实际上理解是不一样的,甚至很可能出入非常之大!

    它们都认为自己才是“原教旨”,而另外的,是异端。

    所以,这一批上来参加“斯克里亚宾致敬活动”的结社成员,他们其实只是三个不同分支中的其中一股。

    他们上来践行自己的理念,驳斥其他的理念。

    ——当然,这只是从册子来看所反映的立场,人群里面实则有没有混入其他的“伪装的”分支,从而存在某种更隐秘的斗争?这是无从考证的。

    分析的思绪到这里更进一步。

    但范宁依旧没能找到任何乐谱,遑论《天启秘境》。

    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中,卡死的手机仍在循环播放着“Andante”,范宁出神地听着自己在乐曲中段写的那两段“幻境段落”。

    “叮铃~”叮铃~”

    深沉起伏的旋律在涌现,牛铃声却清旷飘渺。

    这是范宁在十日的旅途中续写的之后的段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足以和其余所有音乐的段落互较轻重,就像这十日的厚度较之于自己的整个前半段人生。

    “以前在旅行时,或远足登高时,存在一个逐步远离身后或脚下集镇喧嚣的过程,最后能听到的和尘世有关的声音,就是背后若有若无的铃铛声,牛羊脖子上挂的铃铛或是雪橇的铃铛.”

    她也会这么想吧,她曾经这么说,也肯定会这么想,牛铃的意象映射着这一路上的雪国足迹,那是遗世独立的高山群峦间所能得闻的最后人籁。

    在雪川山脊之上走了太久,空旷的天穹与山脉放眼望去,像是“仅仅只有”这么一片见方,但自己实则不过是行步路途的一只蚂蚁,双腿灌铅的范宁终于觉得倦累了。

    成为一具冻僵在两个小时前的雪地里的尸体,还是成为一具一小时前冻僵的尸体,抑或是成为当下冻僵的尸体,一切会具备什么额外意义的区别么?

    范宁开始这么去想。

    时空与时空间的可能性分支,即便发生重重分裂,大部分也不具备意义,只是如同河流中增生的水草.范宁一直想象着这样的河流,直到目光在不远处的一片惨白里,看到了一抹靠在雪堆上的鲜亮的红。

    “若依!!”

    范宁跌跌撞撞奔跑而去。

    暮色悬停之下的雪山坡面上,白与红、红与灰、深蓝与黑,两个小点的距离正在拉近。

    若依应该是听到了这道喊声,她有了挣扎着想坐起来的动作。

    但就在范宁快要跑到目的地时,少女脸色一变,好像是听到了或看到了什么,抬臂急切地做着示意:

    “小心!快停下来!”

    范宁头皮倏然一麻,脚步在离若依仅剩不到三米的地方止住,双臂竭力在空中挥舞平衡,硬生生控制住自己没往前栽倒。

    “咔嚓!!——————”

    令人心惊肉跳的劈裂声在下一刻响起。

    一道两三米粗细的巨型冰川裂缝,自极目之处贯穿而来,又往另一端极目之处贯穿而去,直接将整座雪山割裂成了两片世界!

    “脚下!小心!”

    修道院的审判庭院已陷入一片火海,朝着火刑架跑去的范宁,忽然看到南希挣扎着抬起了头,作出急切阻止提醒的手势!

    “咔嚓咔嚓咔嚓——”

    令人心惊肉跳的劈裂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范宁脚下的地面,乃至整个审判场地和修道院教堂的地面,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