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走进不科学 > 第六百七十一章 杨老的迟疑

第六百七十一章 杨老的迟疑(2/3)

校。

    一间僻静的小院内。

    三位明显是黄种人的男子亦在进行着一次无人知晓的秘密谈话。

    “小杨。”

    坐在桌子右边的是一位年纪稍长,鼻头极其硕大的男子:

    “小杨,移民局最近有找你吗?”

    听闻此言。

    坐在他对面的杨老.不对,应该说是小杨犹豫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嗯,他们一直都在找我,不过我一直都没有同意。”

    李景均又看向了另一位年纪和他差不多大,前额有着极其明显斑秃的男子:

    “省身,你呢?”

    陈省身轻轻点了点头:

    “也有找我,两位,实不相瞒,我已经和移民局达成初步的协议了。”

    现场的氛围顿时一滞。

    李景均忍不住坐直了身子,整个人向前倾了不少:

    “省身,你已经签字了?”

    “额,那倒没有。”

    陈省身似乎对李景均的反应有点意外,愣了几秒钟才反应过来:

    “不过也快了,大概下个月月底或者下下个月初吧。”

    接着陈省身迟疑片刻,斟酌着对李景均说道:

    “景均,你今天急冲冲的带着小杨来找我.该不会是想说服我们回国吧?”

    李景均重重点了点头。

    陈省身闻言忍不住与小杨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出了浓浓的惊讶。

    要知道。

    如果要给在场三人不,准确来说是所有还在海对面的华夏科学家排个【最不能回国】的顺序,李景均理论上妥妥能够坐三望二争一。

    毕竟

    李景均算是逃出国的。

    李景均是津门人,1932年考入金陵大学农学院,1936年毕业后赴康乃尔大学攻读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获博士学位。

    之后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研修解析几何、概率论和统计学等,1941年回归华夏。

    然而遗憾的是。

    这位在国家最困难的时候返回国内报国的热血科学家,在建国的那一年却被人设了个局。

    于是一年之后李景均告别了亲朋好友,带着妻子与女儿重新来到了海对面。

    但即便如此。

    李景均在后续的五十多年间,也依旧没有换成海对面的国籍。

    同时每逢华夏春节,李景均也经常会组织一些华夏留学生开展团契,他最喜欢唱的就是《保卫黄河》。

    但是

    尽管李景均的爱国之心炽热无比,但目前国内的看法对他来说显然是不太友好甚至可以说极其恶劣的。

    这种情况下他为什么会一改常态,主动来联系陈省身他们呢?

    或许是猜出了陈省身的想法。

    李景均忽然警惕的超周围看了几眼,随后无比小心的从身上取出了一封信纸:

    “省身,小杨,你看看这个。”

    陈省身扫了他一眼,顺势将信件接过,放在面前看了起来:

    “李景均同志敬启”

    这封信的字数不算很多,但内容上却把写信人想要表述的想法都表述清楚了:

    对方表示欢迎李景均回国,在学术方面不会对他任何的限制,同时国内目前还掌握了某些新技术,李景均完全不用担心回国后需要转职到其他方向云云。

    过了片刻。

    陈省身从信件上抬起头,重新看向了李景均:

    “景均,光是这封信就让你心动了?万一是空头支票呢?”

    李景均对这个问题显然有所准备,闻言指了指信的尾部:

    “省身,你看看落款的名字。”

    “落款?”

    陈省身眨了眨眼,重新朝信末看去。

    待看清落款的两个名字后,他顿时瞳孔一缩,激动之下连桌上的茶杯都打翻了一个。

    不过这也不能怪陈省身定力不足,毕竟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看到那两个署名,都会发出由衷的叹服。

    这是两个光看文字,就会在脑海中脑补出对方音容笑貌的名字。

    在这两个名字面前

    别说当初给李景均设局的人了,任何牛鬼蛇神都是土鸡瓦狗尔!

    想到这里。

    陈省身便将信件还给了李景均,问道:

    “所以景均,你打算多拉点人回国?”

    李景均重重点了点头:

    “没错,给我信件的人告诉我,只要是我能够说服的人,他们都有办法让海对面放行。”

    “虽然这次我们的阵势没有光亚他们当初那么大,但拉回个二三十人我还是有信心的。”

    李景均话音刚落,一旁的小杨便皱起了眉头:

    “景均兄,咱们在海对面的留学生数量不少,可涵盖的专业方向也有很多。”

    “譬如我这种搞理论物理的学者一旦回去.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