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美剧大世界里的骑士 > 第二千二百八十四章

第二千二百八十四章(2/3)

理,也叫逆反心理,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行动自由,当外在压力增加时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从量,不是顺从而是抗拒的心理倾向。它反映了个体与客观世界、个体与他人以及个体与自身之间的一种独特的关系状态。对抗心理不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而是主客观矛盾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也就是说,对抗心理产生的根据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即个体需要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某人给你施加很大的压力迫使你改变态度,然后你被逐渐激怒,结果你不但拒绝改变态度,而且还和试图说服你的人对着干,接受相反的观点。这种行为就是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对抗心理——因为他人想让我们按他们的意愿行事,以此来限制我们的个人自由,所以我们对此产生消极反应。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常常真的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不过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改变,正好与外界强加给我们、希望们改变的方向相反——这种现象是态度的反向改变。

    希芙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听话的乖小孩,突然有一天不想继续当乖小孩了,她要做坏事!、

    说白了,就是她到了叛逆期!

    叛逆,到底是什么叛逆,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常常用来描述一种与主流或传统观念、行为模式相悖的心理状态或行为表现。

    它可能源于个人的独立思考,也可能源自对某种压迫或束缚的反抗。

    “为什么?!!希芙!!!”

    海姆达尔不明白!

    实际上,别说海姆达尔,就连希芙自己也不太明白。

    她只是觉得,自己这种行为很……刺激!

    对,就是刺激!

    “我们只是借用一下彩虹桥而已……不用这么激动吧?”

    格尔看希芙被质问,有点内疚,于是赶紧站出来打圆场。

    海姆达尔并不吃这一套,相反他把希芙的背叛的原因,大部分都归结到了这个疯子身上。

    “闭嘴!是你,是你引诱希芙对么?你到底对希芙说了什么?你欺骗了她什么?!!”

    格尔一阵无语,说起来他自己都不信,他压根啥也没说,是真的,他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策反希芙……那玩意段位太高了,他压根玩不来,他只是单纯的和希芙聊天,然后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不过看海姆达尔这样子,格尔不觉得自己解释有用。

    回过头想想,他觉得这样也好。

    毕竟希芙总要回到阿斯加德的,如果一切责任都是他的话,那希芙之后的罪责应该会小很多。

    所以干脆他不说话了。

    可他不说话了,但希芙不干了。

    “他没骗我,一切都是我自愿的,实际上格尔从来没要求我帮他。”希芙很冷静的说道。

    海姆达尔一愣,然后更加生气了。

    他觉得希芙已经走火入魔了。

    而这一切都是眼前这个疯子的过错!

    “都是你!都是你!你到底跟希芙说了什么?!!”

    海姆达尔看格尔,就像蝙蝠侠看小丑一样,小丑就是用言语把一名前途伟大的检察官,变成了哥谭的噩梦——双面人!

    双面人,本名哈维·“阿波罗”·丹特原本是哥谭市的地方检察官,为人刚正不阿,他一直试图通过司法正义来铲除哥谭市的犯罪势力,因此深受民众爱戴,人称“光明骑士”,是“黑暗骑士”蝙蝠侠的盟友。

    哈维·丹特出身贫寒,从小就对上流社会有一种本能的厌恶和不信任。他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小时候经常虐待他,他父亲最喜欢的游戏是抛双头硬币,承诺如果硬币落在背面,他就不会打小丹特。这些恶劣的环境导致了小丹特也患上精神疾病。但他通过努力成为了一名律师。致力于维护法律和秩序,成为蝙蝠侠的首批支持者和盟友。

    哈维丹特由好变坏并不是“一夜之间”。极端的厌恶“恶”,极端的追求“好”。他的信念和强大的一面,建筑在他对“制度”本身的绝对依赖与信任上。

    插一句题外话。

    看蝙蝠侠的故事,不能忽视的一点设定是,哥谭市这个地方,确实是恶之地。扩大一点说,对“人的劣根性”的展现,在蝙蝠侠的故事中一直没有被忽视,相反是很重要的一点。第三部《黑暗骑士崛起》中,哥谭被隔离后的乱象,正是这一点的极端展示。小丑想用两艘游轮互爆来引发劣根性的暴露、摧毁市民自尊与人性的做法被暂时阻止了,但是贝恩做到了——起码暂时是做到了。

    ---题外话结束的分割线---

    所以,破坏哈维这个人,其实很简单。他的信念看起来很强大,他所依赖的东西也很明显,相对应的,他的弱点软肋也就暴露的很直接——破坏他对“制度”的信任,破坏他对“正义”的信念就可以。小丑做到了这一点。通过不断的刺激他、逼迫他,让他在悬崖边上看到哥谭这个罪恶之地的制度上的巨大漏洞,然后让他受伤、受伤,然后失去、失去——然后他就崩溃了。

    而小丑是唯一看到这个漏洞的人,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