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佣兵1929 > 第1896章 目的明确

第1896章 目的明确(1/2)

    21集团军在国防线防御战中,以伤亡近2万余人的代价,在锡澄线上硬顶鬼子几个师团的轮番进攻不退,为南京保卫战和江阴保卫战赢得了近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然后,按照预定计划,21集团军又退入江阴县,以48军防御县城,而战斗力最强的第7军则是进入江阴要塞,极大充实了要塞的防御力量。

    日军当时是以三个师团的重兵围攻江阴,但江阴不同于其他地区,可是有着实打实五个炮台。

    所谓炮台,就必然有炮,而且还是当时**中鲜有的大口径火炮。

    其中黄山炮台就部署了228毫米榴弹炮2门、203毫米榴弹炮1门、150毫米榴弹炮2门;东山炮台有英造317毫米榴弹炮1门、205毫米榴炮2门;西山炮台有377毫米榴弹炮1门、305毫米榴弹炮2门;鹅山炮台228毫米榴弹炮1门、303毫米榴弹炮1门、萧山炮台德造120毫米榴弹炮2门。

    五个炮台共拥有150毫米以上重型榴弹炮19门。

    从火炮口径和密度上来说,已经不亚于三艘战列舰的火力。

    而这些火炮都是安置在有着大山作为依托的坚固堡垒中,抗击打能力更是超过了当下的任何一种战列舰。也就是小鬼子几年后下水的“大和号”战列舰能有一比。

    经过几次试探性攻击后,日军就发现,要想攻克江阴就必须首先将要塞的几个炮台打趴下,而要压制炮台的强大火力,只能动用舰队和飞机。

    所以江阴保卫战的初期主要是以日军的海军和航空兵为主,而且还是个消耗战,不是短时期能够攻克的。

    这才有后来日军主力继续南下攻击南京,而江阴这边就只留下13师团配合海军和航空兵攻打要塞。

    而且这一打就打了一个多月。直到现在,江阴炮台上的大口径火炮依然是鬼子舰队想顺着长江逆流而上的最大威胁。

    这一个来月的时间,为了从长江和陆地两个方向对江阴要塞的炮台进行压制,日军配属给上海派遣军的第5重炮旅团也留在了江阴。

    这也是周文之前一直比较忌惮的鬼子重炮旅团没有参与南京进攻的原因。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本来日军在华中方面军是配属了第5和第6两个重炮旅团。

    现在,第5重炮旅团留在了江阴,但配属给第10军的第6重炮旅团却也没有出现在南京攻城战中。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跟日军重炮旅团编制过大,大口径火炮太多有关。

    有人会说,大口径火炮不是越多越好吗?怎么还成了弊病了?

    火炮口径大,威力就必然大,射程也会更远,这些当然是好事。

    但是口径越大的火炮就越重,运输转移都很不方便。而且大口径火炮集中在一起使用,其对后勤的要求也更高。

    而大口径火炮对于炮兵阵地的要求也更高,特别是江浙一带水网纵横的地理环境,土质都比较疏松,要找到一块能够抗住火炮巨大后坐力的地方可不容易。

    这里就以日军第6重炮旅团为例,其下辖有两个重炮联队,共装备有150毫米重型榴弹炮24门,150毫米加农炮16门。

    105毫米榴弹炮一门就重达4吨左右,而**式150毫米加农炮,全重更是高达10,360公斤。

    对于30年代的日本陆军,要想移动这样的大炮,无疑是一项挑战。

    机动时需要将炮管从炮架上卸下,分别装车运输。卸开后,炮架车和炮管车的重量分别为7800千克和7500千克。

    各使用一辆九二式8吨牵引车进行牵引,牵引速度约为每小时8千米。从机动状态将火炮组装起来转换为射击状态,需要大约2个小时。

    后来,日本陆军研发了九五式13吨牵引车,使得使用一辆车就能拖拽**式加农炮。

    但以民国时期华夏公路的质量,即使鬼子现在就拥有九五式牵引车,也很难通过公路运输,大多还是只能依靠铁路。

    而前线还有近20万的日军要依靠铁路补给,单凭一条沪宁铁路就很难兼顾了。

    而且这么多火炮集中使用,对于炮兵阵地的选择也很有要求。

    既要考虑射程射角,还要考虑距离铁路或公路不远的地方,便于转移和后勤补给,同时还有地质要求和占地面积。

    一般来说,一个重炮旅团的阵地总宽度可达约2公里。

    就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在淞沪会战中大放异彩的日军重炮旅团,到了南京战役时却是派不上用场。

    而日军第10军目前也只调用了第6重炮旅团的一个重炮大队参战,其他部队都还在后方等待运输。

    后来的几年里,日军也发现了重炮旅团规模过大导致指挥效率低下,且难以适应快速战场变化,随逐步撤销了重炮旅团这个编制。

    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只说周文之所以要迂回两百多公里的大圈子去攻击江阴,主要还是主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