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字:
关灯 护眼
书吧 > 剑来 >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大师兄和小师弟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大师兄和小师弟(15/16)

么,常伯只是摇头,少年便愈发好奇追问缘由。

    常伯说道:“你觉得‘我行其野’这句话,好不好?”

    少年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说法,意思是说远离官场,走在乡野?好像用在简观主身上,也不差?从京城来到长社县呢。

    常伯忍住笑,“劝你别送。还是换个内容吧,就刻那个古篆的‘简’字。”

    不然就真要被简观主扫地出门了。

    陈丛问道:“为啥?”

    常伯笑道:“因为本义是一个乡野弃妇的哀怨自述。”

    陈丛一下子坐直身体,瞪眼道:“常伯,就这么想着咱俩一起卷铺盖滚蛋啊!外边这天气,天寒地冻的,真会冻死人的!我还好说,你这身子骨……”

    说到这里,少年重新趴在桌上,继续说道:“其实常伯的身子骨还是相当不错的,健朗着呢,我可记得很清楚,前年问你岁数,你说是六十二,去年问你,就成了六十一,今年呢,不得是六十,越活越年轻,很好很好!哈哈!”

    老人笑着点头。

    “我行其野”。这方印章,以后有机会的话,你小子倒是可以作为回礼,送给从浩然去蛮荒的文海周密。

    “常伯,不如还是你来刻印章吧。”

    “担心献丑,露怯了?被人随手丢到垃圾篓里边去?”

    陈丛咧嘴一笑,其实是怕弄巧成拙,反而不美。

    常伯说道:“送礼贵在心诚,我代为捉刀算怎么回事,迟早会露出马脚的。”

    咋个又开始说道理了,少年摆摆手,“行了行了,我刻,我来刻还不行嘛。我的字又不差,跟常伯比,差距至多在毫厘之间!”

    老人笑骂一句,“臭小子吹牛皮也不打草稿。”

    有些所谓的书法大家、宗师,是字掩其人。

    但是浩然绣虎,却是当之无愧的人掩其字。

    在浩然天下那边,曾经举世皆知,文圣一脉首徒的崔瀺,是最看不起书家的,公然宣称书家最是小家子气,比那画家还不如。

    故而诸子百家当中,本就不该有书家的一席之地。

    一骂骂俩。

    那些被誉为丹青圣手的山上画师、或是各国待诏还好说,觉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但是那些专攻书法的练气士,可就憋屈大发了。

    以至于中土神洲稍有学识的大儒、文人,都开始觉得被称呼为书法大家,确实是一个不中听、甚至就是骂人的说法。

    既然文以载道,那么文字作为载体,你崔瀺岂能将其视为雕虫小技?!

    结果崔瀺直接来了一句,你当你是礼圣啊?

    为此还闹出过一场文庙官司,当然还是身为文圣的老秀才出面负责捣浆糊了,代替那个胡说八道的学生,给诸位赔个不是。

    但是据说,只是据说,老秀才一走出文庙,到了功德林,就使劲拍着首徒的肩膀,说得好,话糙理不糙。

    是很多年之后,又“据说”是 一场文庙关起门来的议事,老秀才这次是真的火冒三丈了,拍着胸脯说,我从没觉得我的学生,真就错了,是因为我是文圣,是一次都没有,我的学生,从没说错,做错!

    堂堂文圣,当着文庙教主们和学宫祭酒、司业以及一众书院山长,一口一句三字经。

    我拉着他们又道歉又认错,那是他们运气不好,摊上我这么个和稀泥没原则的、吃了冷猪头肉就再写不出好文章的先生!

    但凡他们有一次错了,我这个当先生的,就会让他们亲自道歉!

    那次,一个头别玉簪的儒衫青年,默默坐在台阶上。

    散会之后,老秀才一屁股坐在他旁边。

    青年笑问道先生,吵输了?

    老秀才抖了抖袖子,转头吐了一口唾沫在地上,似乎觉得不对,赶忙伸长脖子环顾四周,到底心虚,伸出一条腿,用鞋尖一拧。

    这才说了一句不能够!

    沉默片刻,老秀才感叹一句,其实吵架从来没有输赢的,或者说都是输。

    青年点点头。

    老秀才拍了拍首徒的胳膊,站起身,大笑道走,去功德林,泡杯……枸杞茶。崔瀺啊,这枸杞茶,真有你说的那么灵那么好?先生咋个发现熹平先生的眼神不太对劲呢?

    崔瀺笑着说道反正药书上就是这么说的,想来熹平先生是眼馋吧?

    老秀才哈哈大笑道那必须啊,枸杞茶也喝不着,像你这样的学生又上哪儿找去?

    陈丛喂了几声,晃了晃手掌,“常伯,想啥呢?”

    常伯微笑道:“没什么,想些不值一提的陈年旧事。”

    其实老人确实给少年留了点压箱底的宝贝,其中就有两方印章,分别刻有“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跟“灵泽”。

    崔瀺当年曾经去过一趟落魄山,当时也就顺路去过一趟披云山的林鹿书院了,山君魏檗当然必须主动赶去书院,觐见国师。

    崔瀺曾经叮嘱过魏檗一件事,以后遇到需要你魏山君,就用“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